半岛app官方入口

 

半岛app官方入口

🏘🕥💯     

半岛app官方入口

“暴雨洪涝灾害应对需要从流域尺度开展协同,”孔锋表示,“基于行政边界的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是针对单个行政地区自身的评价,而对于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特征考虑不足。在流域系统管理视角下,因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其气候变化特征和灾害风险演化规律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效应。行政边界无法约束外部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对其内部的影响,因此即使基于行政边界的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极为准确,也是局部的特征,无法从流域整体认识到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演化的全局性特征。”

孔锋认为,基于单个城市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灾害应对体系和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是灾害的复杂性不断增强,灾害的跨区域影响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仅仅做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灾害风险应对会导致我们忽视区域灾害应对中的“木桶效应”,导致各区域仅关注各自辖区内的灾害应对,而忽视边缘交界地区的灾害应对,导致出现灾害应对的“空档”范围,出现“公地悲剧”,导致灾害出现放大效应。

“从流域防洪来看,通过统筹干支流的防洪能力,合理制定防护对象的设防标准,协调流域不同地区之间的蓄、滞、泄的关系。”孔锋认为地区要从流域尺度统筹考虑,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超标准洪水风险的预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流域的关键地区修建堤坝。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北京可以充分发挥“蓄”的作用,作为海河流域中游的河北,就需要做好洪水“滞”的管理,科学划定蓄滞洪区,减少对下游的冲击。而下游的天津则要确保洪水的“泄”,要做好河道的日常疏浚,保证河道畅通。

孔锋说,当经济还没有发展到相应水平时,要从“木桶效应”向“新木桶效应”转型,即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分步走,有序实现区域性的防洪减灾机制。让一个地方能容纳更多的水,城市向“适水型”转变,更加具有“容水性”;当经济发展到相应水平之后,再投入更多的资源去保障短板,提升设防能力,实现区域系统韧性的持续增长。

🍡(撰稿:利冰蝶)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未经本平台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
支持楼主

46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1658回复 8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葛霞瑞🌈LV8六年级
      2楼
      「大皖新闻」中纪委刚刚通报:陈罡接受审查调查🏪
      2024/06/26   来自南充
      4回复
    • ☞荆鹏逸LV5大学四年级
      3楼
      Digest😠
      2024/06/26   来自常州
      5回复
    • 尚莉容🎱LV9幼儿园
      4楼
      第十九期:如何理解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业行为拒不纠正的处分规定🈹
      2024/06/26   来自兴化
      3回复
    • 司之永LV0大学三年级
      5楼
      韩国爆冷出局 无缘亚洲杯决赛🌶
      2024/06/26   来自荣成
      4回复
    • 皇甫康薇✐☖LV6大学三年级
      6楼
      “赌选门”发酵让苏纳克难堪,外媒:恶劣影响恐怕不亚于“派对门”事件!⛦
      2024/06/26   来自银川
      6回复
    • 秦初楠LV5大学四年级
      7楼
      嫦娥六号53天成功返回,阿波罗11号登月仅8天,为何差别这么大?🎍
      2024/06/26   来自固原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圈子
    • #《经济半小时》 20240617 新意十足看外贸:数据飘红秀出“韧实力”#

      许睿元

      0
    • #桑麟康:连环画故事创作实践者#

      习嘉固

      0
    • #有种闫妮老师的微醺感#

      姬爽茜

      0
    • #人民出版社提前出版《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

      澹台希静

      9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随地关注半岛app官方入口

    Sitemap
    正在加载